okok燕郊樓市“一場夢”:咬牙割肉離去,就當花150萬“租”兩年房 “沒有下車的機會了,如果想要把跌掉的房款補平,只能期待著燕郊的樓市能夠回到2017年初期的高點。”陳茗(化名)說。買房、貸款、斷供,折騰了一圈下來之后,陳茗發現,自己相當于是花費了150萬“租”了兩年房子。 近期,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環京購房后斷供的經歷!度A夏時報》記者采訪后了解到,斷供的購房者多數在環京樓市的價格高點購入房產,并且杠桿較高。隨著環京樓市的下行,購房者發現,房價甚至接近腰斬,拍賣價都難以抵貸款金額。 “斷供” 陳茗把4年前做的那個決定形容成“一場豪賭”。“假如能回到過去,假如能預料收入會下降,假如能判斷房價走勢,我不會再買下那套房子了。”陳茗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 簽下貸款合同的那刻,陳茗沒想到未來自己會“斷供”。2017年,恰逢燕郊樓市價格高點,陳茗看中了燕郊一套房源。“那個時候買房和現在不一樣,F在買房,中介和樓盤銷售一天一個電話,勸你來看房。2017年的時候,中介直接就說,當天得確認,房子一天一個價,根本不愁人買。”陳茗對記者說。 房屋總價240萬,陳茗貸款120萬。“如果工作不出問題的話,其實這個貸款對我而言是沒有什么壓力的。”但轉折點來得非?。工作和生意出現問題,陳茗每個月穩定的“現金流”斷了。“算起來貸款還了1年多,14萬左右,然后就沒辦法繼續支撐月供了。”陳茗說。 曾是創業者的陳茗深知“斷供”意味著什么,被列入失信名單會讓他無法乘坐高鐵飛機、無法再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借款,然后生意則更難有所起色,陷入一場“惡性循環”。銀行沒有給陳茗緩和的時間,斷供、拍賣、執行,陳茗失去了高價買來的房產。 “現在我也是處于被限制消費的狀態?赡芎芏嗳擞X得房貸還不起了,直接斷供走程序就行了。其實這個過程很漫長,中間還有訴訟環節。的確是到了沒辦法解決的時刻,斷供對于我而言是最差的那個選擇。”陳茗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 拍賣價不足貸款價 2021年年初,一則燕郊天洋城房產“免費贈送”的消息刷屏。該房產的產權人表示,貸款還剩余70多萬元,只要買家幫助還清剩余貸款,則房產可以“贈送”。陳茗看到過這條新聞,他說:“環京的很多房產其實現在價值都不及當時的貸款額。簡單說,就是買房子還賠錢了,這是‘割肉送房’的根本邏輯。” “斷供,然后要拍賣的時候,我心里想著,拍賣的價格高,然后還完貸款,也許還有一點房款能到我手里。”陳茗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。但陳茗沒想到,燕郊房產的二級市場實際上早就“變天”了。 陳茗的房產拍賣價格還不足105萬元,加上尚未還完的貸款以及需要追繳的訴訟費,陳茗最終還欠銀行近30萬元。“首付款,再加上最后還欠銀行的30萬,可以說,我花了近150萬元,租了不到2年的房子。”陳茗說。 “最起碼算是‘上岸’了,還有比我欠得更多的。”陳茗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記者注意到,近期,社交平臺上流傳著一張燕郊斷供者的口述。該用戶發文表示,2017年花費426萬元在燕郊置換了一套140平米的三居室,貸款金額298萬元,每月月供16800元。4年的時間內,這位用戶償還貸款近81萬元,由于種種原因,已經斷供7個月。 文章顯示,這位用戶收到了法院判決書,發現自身在4年內償還的81萬元貸款中有64萬元是利息。這也意味著,房屋貸款總價為298萬元,但4年后仍有282萬元的貸款本金沒有償還。 “之所以選擇斷供,是因為就算是賣二手房,也只能賣240-250萬元。賣完房子,償還貸款,算起來還是倒欠銀行40萬。”這位用戶在社交平臺表示。如此計算,這位用戶算是花費了170萬元“租”了4年的房子。 低位橫盤四年 “我趕上了燕郊限購的末班車,但沒想到又坐上了過山車。”陳茗向《華夏時報》記者形容自己在燕郊購房的心路歷程。燕郊作為北京的衛星城,承載著北京大量外溢的住房需求。由于北京執行嚴格的限購政策,且房價一直巨高不下,不少人選擇在燕郊或者其他環京城市置業。 談及到在燕郊買房的原因,陳茗說:“我是看著燕郊的房價起來的,從幾千一平到近4萬元一平。那個時候在北京還不能買房,我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住處。去燕郊看樓盤,買房的人特別多,很多人看到了合適的就買,都不怎么考慮,大家也包括我,都覺得燕郊的房子還會漲。” 沒有人預料到,限購政策會突然到來。2017年6月份,也就是陳茗剛剛購房4個月之后,燕郊開始實行嚴格的限購政策,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在當地購房需要繳納3年社;蚣{稅證明,限購1套住房。這個政策,把許多購房者擋在門外。 市場溫度降得非?。有機構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,2020年,廊坊的房價較2017年4月份高點跌去46.9%。“我也是在2017年年初買的房子,是自住剛需。跌去的房價加上銀行貸款利息,算起來賠了好幾十萬。不過因為是自住,也不能賣,所以我現在也不去看市場行情了,不炒房就是了。”一位燕郊的業主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 “房價大幅下跌,加上貸款人自己的經濟情況不佳,這是斷供的主要原因。很多業主選擇斷供是希望能夠補平虧掉的房價,但最終發現,加上貸款利息和各種訴訟費,最后都是割肉離場。”從事法拍房工作的王歡(化名)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 王歡感知到了燕郊樓市的“寒冷”,因為他接觸到的燕郊法拍房源在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。阿里拍賣顯示,2021年3月份至9月份,半年的時間內,燕郊有185套房源進入拍賣階段。“個人斷供目前來看不存在普遍現象,斷供的比例不高,有很多是企業破產然后拍賣房源的。”王歡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。 “假如在2016年買房的話,我也許還有止損的機會。但就是買在最高點了,連回頭的機會也沒有。”陳茗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環京樓市的確走出了“魔幻行情”,價格高幅增長,然后腰斬,但已經近4年,環京樓市的價格一直沒能回彈。 “燕郊只是環京樓市的一個縮影,的確有很多購房者都期待著樓市能夠回暖。但正如現在的市場表現一樣,連最有機會回暖的燕郊都一直橫盤,其它城市的機會更少了。至于大家熱議的‘環京概念’,剛需可以上車,但如果炒房,這個板塊有虧損的風險。”王歡對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說。 |